南都讯 3月15日,央视财经频道“3·15晚会”曝光了医美行业乱象,六家涉事企业被点名,其中三家在广州。根据央视调查,医美行业存在美容针剂以化妆品名义进行销售,违规注射,价格不透明,利润空间可高达10倍。这些披着“妆字号”的面部注射产品,会引发消费者面部皮肤红肿、破溃、发炎,甚至变形,带来健康风险。
被“3·15晚会”点名的肽因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依圣姿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易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三家公司注册地均在广州市白云区。根据企业信用查询平台企查查数据,三家企业的注册资本在50至100万元,最短的成立时间不过半年。
广州是美妆产业重地,白云区是国内化妆品产商最集中的区域之一。官方数据显示,全区化妆品持证生产企业近1300家,化妆品商业企业4200余家。白云美湾产业发展办公室2022年7月发布的《白云美湾化妆品产业发展工作报告》指出,白云区化妆品产业是以中小企业为主,少有龙头领军企业,且以代加工为主,缺乏高端自主品牌,研发检测能力不足,抽检问题较多,受监管部门关注度高。
3月15日晚间,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通报称,“今天,央视3·15晚会曝光了医疗美容行业投诉的问题,其使用的产品涉及广州生产企业,广州市、区市场监管部门已立即行动,第一时间赶至现场,对涉事企业进行核查处置,对涉事产品进行封存、组织开展抽检。后续依法依规严查严处情况,将及时向社会通报。”
“妆字号”美容针不能用于注射
产业链存在监管痛点
医疗美容是指,运用手术、药物、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的医学技术方法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形态进行的修复与再塑。2022年3月,国家药监局发布公告,要求整形美容用注射材料,按照最严格的第三类医疗器械进行管理。标“妆字号”的日用化妆品仅能用于皮肤表面,不能用于注射。
据前述央视调查,以化妆品名义销售的美容针剂利润丰厚。旭日美业商贸有限公司工作人员透露,有成本价300多元的美容针剂,一次收费价格可高达3000元以上。在一些医美展会上,连化妆品备案标识都没有的面部美容针剂注射产品也在摆卖。这些缺乏生产许可的“三无”产品价格低廉,备受美容机构青睐,不断流入市场。
新氧2022年数据研究院针对C端的问卷调研结果显示,医美消费过程中,用户最在意的是安全性、医美效果、面诊医生的专业性等。安全性排名第一位,占比为33.96%。(图片来源:新华网《2022年新氧医美行业白皮书》数据解读)
水光针是近年医美的爆款,无需动刀、操作时间短、恢复速度快,广受青睐。有消费者反映,水光针并非一针便一劳永逸,美容功效仅能维持3个月左右,需要不断复购。南都记者问询数家美容院,建议每月注射一剂,会有“专门的老师操作”。
国内医美市场尚未发展成熟,“黑医美”事件屡有发生。资质不清的美容机构和工作室违规使用假冒伪劣产品,无资质人员进行注射,注射过程无菌操作有失等,都会增加美容针剂注射风险。
广州一家三甲医院皮肤科医师表示,曾遇到过注射水光针后满脸起红疙瘩的患者,有些病例治疗起来比较棘手。“症状一般是所使用的注射药剂不合格引起,药剂注射入真皮层,要通过热敷、注射溶解酶等方式治疗,才能重新修复脸部皮肤状态。”
医美市场规模仍处于增长期
行业合规有序发展要求迫切
医美市场规模仍在增长。新氧数据颜究院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医美消费用户规模将超过2000万,预计2023年规模将达到2354万人。
今年2月,新氧发布的《2022年医美行业白皮书》指出,注射类项目,如玻尿酸、肉毒素等,是医美消费者最钟爱、最想尝试的项目之一,占比31.22%。中国合法医美机构数量约为1.3万,而不具备医疗美容资质的超过8万家,占全部医美机构总量超过85%。同时,约有14%的正规医美机构存在违规经营现象。医美机构违规运营现象普遍存在。
图片来源:新华网《2022年新氧医美行业白皮书》数据解读
此前艾瑞咨询2020年统计披露,2019年中国医美行业市面流通的注射类针剂,正品率仅约33.3%。医美产业链上中下游分散,进入门槛低,资质要求不严等备受诟病,对行业合规性监管的要求越来越迫切。白皮书称,监管部门对医美行业的执法力度在加大,行业主体面临的处罚成本提高。2018年至2021年,医美行政处罚案例数量从2205起增至5956起。
德勤管理咨询与艾尔建美学联合发布《中国医美行业2022年度洞悉报告》总结,医美产业缺乏足够的专业医疗人员资源供给,完善规范的医美专业培训体系,市场和服务的合规状态有待整体提升。“中国医美机构整体呈多元格局,以民营、私立医美机构占主流地位。医美需求、政策监管及技术创新是影响中国医美机构发展的三大核心要素。”该报告称。
图片来源:《中国医美行业2022年度洞悉报告》
另据广州市市场监管局12315投诉举报中心统计,2022年接到的服务类消费投诉举报中,美容、美发、洗浴服务1.43万件,占比为6.32%。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采写:南都记者 黄姝伦 陈卓睿 王美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