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聊一会儿,梦中有世界。大家好,我是党报评论君。学生群体的消费能力不断增强,催生了蓬勃发展的暑期经济。近年来,不少医疗美容机构也加入到暑期经济竞争中。最近有媒体报道,每到6—8月,整形人数就会比普通月份多出80%以上,且绝大多数都来自学生群体。今晚我们就来聊一聊整形那些事儿。
网上有个段子:说好一起白头,你却偷偷焗了油;说好一起丑,你却偷偷整了容。这固然是网友的自嘲,但也反映出整形成为当下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选择。一份医美行业的调查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已超2200亿,从消费者年龄来看,19岁以下占比达18.81%,20—25岁年龄段人数最多,占到40.41%。火热的整形市场,年轻人可以说是主力军。
不少走出高考考场的学生,把整形作为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的礼物。也有大学生坚信姣好的外貌可以换来更多的社交可能与求职机会,在整形上花费不菲。
究竟要不要整形,这是个人选择问题,也是一个具有很强主观色彩的价值判断。
有人说,“为了心目中更好的自己而改变,这样的努力当然值得被嘉许。”毕竟,在容貌这件事情上,上天从来都不是公平的。现实中,有的孩子因为先天或者后天的因素造成容貌上的创伤,有的因为外在形象不佳形成了心理上的困扰,迈出整形这一步,不仅需要很大的勇气,更要承受身心上的痛苦。“凭本事变美”,可以说是拉平天赋差异的重要方式。即便人们对整形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美丽经济”逐渐成为了消费热点。
对现象的分析,能够帮助我们看到深层次的本质。年轻人热衷于整形,折射出社会心态的变化。
我们的传统文化推崇“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但今天我们更多强调“我的身体我做主、我的人生我做主”,表面上是取得了身体的主动权,背后也是年轻一代自我意识的觉醒、追求个体价值的实现。
从审美角度来看,曾几何时明星整形算是丑闻,而如今拉个双眼皮、打个瘦脸针似乎早已见怪不怪;曾经人们信奉“自然才最美”,而现在经过美颜相机磨皮、美白、瘦脸之后的照片重塑了大众对美的理解。大众媒体的发达,也让时尚大片、商业广告、影视明星等,影响到对容貌的认识。可以说,对美的追求,审美的变化,带来了全社会整形包容度的水涨船高。
当然,整形市场的火爆,离不开一些市场因素的推波助澜。一方面伴随着短视频、直播等新兴媒介的兴起,颜值的作用在镜头前被最大化呈现,一些身材长相较好的网红动辄收入上百万,这给不少年轻人释放了一些错误信号。另一方面中国医美市场虽然体量较大,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增长空间,市场渗透率依然处于较低水平。
这样一片充满想象力的市场蓝海,不仅吸引了诸多资本玩家和创业团队入局,也促使一些商家不遗余力地宣传整形好处、推出眼花缭乱的打折促销。
如此一来,催生了“我不能因为长相输在起跑线”的想法,也进一步加剧了年轻人的“颜值焦虑”。
也要看到,快速发展的医疗美容行业暴露出资质不足、假药泛滥、经营无审批等问题,这些不仅仅是市场“成长的烦恼”,更给消费者带来巨大的风险隐患。
今年1月份,安徽阜阳一名年仅23岁的网络女主播因整形失败跳楼自杀,此前媒体报道中,因为整形产生的纠纷也不在少数。市场野蛮生长,给年轻人求美之路布满陷阱。消除这些陷阱需要加紧完善行业规范、加大执法监督,也需要年轻人在整形这件事上更为理性和慎重。惟其如此,才能更好安放爱美之心。
对于容貌的审美,并非千篇一律的,在整个社会营造一种健康、自然乃至多元的审美导向,或许是更加重要的事。
毕竟,高颜值从来不是只有一个标准,林黛玉的瓜子脸很美,薛宝钗的银盘脸也同样吸引人;甚至,颜值也从来就不仅仅是看脸,“你的脸上有着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腹有诗书气自华,气质不只是来自于一个模子里整出来的五官。
或许,审美导向之外,更需要有能力导向、奋斗导向,即便容貌不佳,但凭借拼搏与努力获得了人生成功、实现了自身价值的,才更应该成为我们人生的楷模。
这正是:
爱美人皆有之,整形乐此不疲;市场健康发展,规范当是第一。
(文 | 桂从路)
荐书
★ ☆ ★
《与时代谈谈心——睡前聊一会儿》
★ ☆ ★
丨简介丨
两年前,人民日报评论部的年轻人,在“人民日报评论”
微信
公众号开了个小栏目——“睡前聊一会儿”。聚焦文化现象、社会心态,以大时代为底色,以轻阅读为指向,与年轻人360°无死角对话,这个栏目很快吸引了大批读者,成为了近300万人的睡前必看的读物。
化身“党报评论君”观世相,这一栏目提供了一个触摸时代、感知社会的窗口,成为主流媒体评论放下身段、延展新可能的有益尝试。以坦诚与真挚的姿态观察世界并不容易,以文字推动更多人理解、包容社会的多元则更难,但是这本书做到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