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近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了2022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评审结果,今年苏州市共有62个项目榜上有名,6个项目更是一举斩获一等奖。
其中一个正是由苏大附二院神经外科主任,具有“锁孔王”美誉的兰青牵头四家医院联合完成的项目——《神经外科锁孔微创手术技术体系的建立及其临床推广应用》。
图|2022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苏州)
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江苏省科学技术奖是江苏省科技领域的最高奖项,主要奖励在技术发明、技术开发、重大工程建设、科学技术成果推广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化、社会公益等方面取得显著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科技项目。
兰青,作为国内“锁孔手术”第一人,也是国内将3D打印和“锁孔”技术完美结合的第一人,有着“锁孔王”的美誉,他不仅是国内锁孔手术技术的开创者,也是国际神经外科微创手术的拓展者。
2000年,兰青做了国内第一例“锁孔”微创手术,通过直径仅2厘米的颅孔成功完成颅内肿瘤、动脉瘤等手术,手术时间短,感染率低,患者康复也快,这也给传统外科开颅手术带来了颠覆性的改变,也让锁孔手术从此在中国安了家。
从“大开颅”到“小锁孔”,二十余年的时间,兰青在小孔中窥探大脑乾坤,建立锁孔手术操作规范;他在技术中发展创新,攻克手术难题创立技术指南;他举办22届锁孔手术技术学术班,培养了众多锁孔手术技术专家,让锁孔手术在全国大范围应用。
他牵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完成了《神经外科锁孔微创手术技术体系的建立及其临床推广应用》项目,希望为更多患者点燃生命之光。
“时代在发展,技术在进步,医学也要顺应潮流,不断革新。如今我们已经成功让神经外科手术朝着微创和精细发展,未来还有无限可能。”在兰青看来,只有不断精进自己的技术,才能让百姓有所“医”靠。
从“大开颅”到“小锁孔”
在指甲盖大小的小孔中窥探大脑乾坤
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还在上小学的小凡(化名)通过神经外科锁孔手术顺利完成了脑部肿瘤的切除。目前已出院回家,重返课堂。
在数月前,他因为走路摇晃,视力急剧下降到医院进行了影像学检查,被发现脑袋里长了一个足有8厘米大的肿瘤,体积巨大,且长在颅脑深部,阻塞了脑脊液的循环通路造成脑积水,会导致走路摇晃;脑压越来越高造成视神经萎缩,须尽快手术切除这个“罪魁祸首”,否则危及生命。
小凡父母慕名来到了苏大附二院,寻求“锁孔王”神经外科兰青教授的帮助。
“小凡的脑部肿瘤夹杂有头发、牙齿、脂肪、肌肉,是一种罕见的‘畸胎瘤’”,长在脑部更是少有。”检查后,兰青为小凡制定了个体化的手术方案,通过一个2cm左右的颅孔进行锁孔手术,并不用剃除头发。在术中电生理监护及神经导航系统指引下,以微创的方法成功摘除颅内的巨大肿瘤,术中的出血少,手术无需输血。
手术结束小凡就醒了,第二天,复查脑部磁共振,证实肿瘤已被完全切除。经过一段时间的高压氧舱治疗,小凡的视力有了显著改善,得以出院回家。
图|锁孔手术和开颅手术对比图
在大家印象中,进行脑部肿瘤手术,不仅要剃光头,还要大开颅。然而,兰青应用的锁孔手术技术只需要在脑袋上打开指甲盖大小一个孔,不仅手术时间短,感染率低,患者康复也快,已经成为神经外科微创技术的典型代表,广泛应用在包括肿瘤、血管、功能、创伤在内的几乎所有神经外科显微手术中,并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因为医术精湛,锁孔技术声名远扬,全国慕名来找兰青看病的患者很多。
从“大开颅”到“小锁孔”,这背后也藏着兰青“从无到有”的尝试与坚持。
二十余载扎根苏州
让锁孔手术在中国安家到“风靡”全国
兰青出身于医学世家,耳濡目染下,他从小就立志成为一名良医。1993年,兰青进入苏大附二院神经外科,当时科室一共只有5位医生,工作很忙,兰青干脆睡在实验室,白天做临床工作,晚上抓紧时间做科研。
1999年,兰青赴日本庆应大学,师从国际颅底外科大师Kawase教授,掌握了精湛的颅底手术技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他看到了德国教授刚出版的《神经外科锁孔手术》一书,由此与“锁孔”技术结缘。自此,“锁孔”概念在兰青心中扎下了根。
2000年,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支持下,兰青到德国Mainz大学师从锁孔手术开创者Perneczky教授,学习锁孔显微手术新技术。为了将这一绝技学到手、带回国,造福中国的患者,兰青很长一段时间几乎过着手术室、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三点一线”的生活。天还没亮就出门,天黑才离开医院,有时候,他宁愿饿着肚子不吃午饭,也要在数个手术间“赶场子”看手术、学技术。
经历了半年的苦学,学成归来的兰青,进行了国内第一例锁孔手术,通过直径仅2.5cm以内的颅孔,使手术创面较以往减少十倍以上,给神经外科常规开颅手术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也让锁孔手术从此在中国安了家。
2017年,兰青牵头制定了《中国神经外科锁孔手术专家共识》,建立了神经外科锁孔手术基本操作规范,对我国神经外科锁孔微创手术的发展起到引领与规范作用,由他主编的《神经外科锁孔手术学》成为我国锁孔手术技术的重要技术指南。
图|兰青在进行病例讨论
2018年,通过举办国际上首次“神经外科锁孔手术国际大会”,兰青向世界同行展示了中国在锁孔微创手术方面所做的努力与业绩,向世界展示了来自中国的锁孔技术。2019年,兰青牵头完成的《国际微创神经外科学会锁孔显微手术国际专家共识》在国际权威期刊《Neurosurgical Review》正式在线发布,得到国际同行的广泛认可......
从“大开颅”到“小锁孔”,二十余载,精准医疗微创手术在科技与医疗的融合中迭代更新,中国显微神经外科开始于苏州,锁孔手术技术在苏州引领发展,并在全国各地得到推广应用。
目前,锁孔手术技术已经成为神经外科的特色技术,项目组已有2万多位患者受益,手术效果达到国际顶尖水平。
“时代在发展,技术在进步,医学也要顺应潮流,不断革新。如今我们已经成功让神经外科手术朝着微创和精细发展,未来还有无限可能。”更精细的手术,更小的创伤,对病人生命的极度重视一直是兰青的追求。
科技与医疗深层次融合
让百姓有所“医”靠
“如果一名外科医生只会开刀,即使开得很好,他一辈子为病人开刀也是有限的,如果一名医生不仅医技精湛,而且能在科教兴医上有所创新和突破,造就出大批良医,就能造福无数病人。”秉承着这样的理念,兰青一直坚定地走在传道授业的道路上。
为了提升我国神经外科微创手术技术水平,让更多老百姓获益,兰青率团队迈开了“关键一步”,开展并建立了神经外科锁孔微创手术技术体系,解决了技术发展中的难点和关键问题,牵头制定了国内外锁孔手术专家共识,出版神经外科锁孔手术学专著,为后续开展规范化手术操作提供了依据,指明了方向。
图|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集体照
规圆矩方,百姓才有“医”靠。
历时23年,兰青从未止步。在系列基础研究及大宗病例手术验证下,兰青率团队积累了丰富的锁孔手术经验,并通过循证医学临床研究验证了该技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与传统开颅手术相比的优越性。锁孔手术技术学习班在全国各地累计举办22届,培养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在国内得到广泛临床应用并取得良效。
图|兰青及团队为锁孔手术技术学习班作手术演示
随着科技与医疗的深层次融合,三维打印技术让锁孔手术技术如虎添翼。兰青团队首次开发3D打印个体化颅脑病灶模型,可在术前进行模拟手术,积累手术经验、验证手术效果,有效提高了疑难杂症的手术疗效、减少手术并发症,使得手术的稳定性、精准性得到进一步提高。3D打印模型模拟手术系统已在10个省份得到临床使用。
图|兰青在带教查房
“接下来,我们将进行机器人锁孔手术技术研究,使锁孔手术更加精准,并向远程遥控手术发展,让百姓更有‘医’靠。”兰青信心满满的表示。
兰青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核集团首席专家,全国先进工作者,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际微创神经外科学会、亚洲神经外科学会执委,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常务委员、江苏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前任主任委员、江苏省卒中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江苏省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门诊时间:周二上午(三香路院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