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间一直是整形医美行业的旺季,不少爱美人士都会选择利用假期进行整形手术。与此同时,华商报24小时新闻热线029-88880000近期接到的涉及整形类的投诉激增。
微整形市场乱象重重 投诉逐年增多
除了整形手术外,近些年注射玻尿酸、注射肉毒素等“微整形”项目也越发火热。与此同时,涉及微整形的投诉也逐年增多。
中国消协数据显示,2015年,在医疗美容和整形美容投诉中,涉及质量问题的占比增长6%,一些消费者美容不成反毁容;2016年,美容美发类投诉仍高居服务类投诉量前十,其中医疗美容约占16.4%;2017年前三季度,医疗美容在美容美发类投诉中的占比超过17%。
一位从事微整形的业内人士表示,很多求美者不知道微整形也属于医疗行为,甚至将其与美甲等同,随意注射,殊不知一旦针剂、器械接触血液就可能传播疾病。一些毫无资质的人在小作坊、小会所、小宾馆甚至民房里注射,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针对微整形乱象,该业内人士说:“首先国家应立法规范微整形行业的行为,提高门槛,将不达标者排除在外;其次,对非法行医行为严厉打击,进行处罚;第三,要提醒大家,注射美容应该具备三大要素:在正规医疗场所(国家审核),专业人士(有专业资质的医生),用专业、合格药品。仅凭广告和介绍,贪图便宜,最后只会增加风险。” 华商报记者 马群 杨平
案例1
腿部吸脂后粗细没变化
想退款遭拒
市民王女士一直对自己腿部和身形不满意,8月6日,她在西安市南大街一家医疗整形机构进行了针对大小腿及下臀线的吸脂手术。
“手术费加上后期的点滴费等等,花了三万四左右,但一个多月过去了,大腿和小腿围度没有任何变化!”王女士称,自己手术前大腿围度是55厘米,现在还是55厘米,以前小腿腿围37厘米,现在也还是37厘米,“这都一个月了,还没有任何变化,前几天我就找到那家机构,负责售后的人跟我协商后说可以免费帮我再吸脂,这次一定让我满意。”
王女士说,吸脂手术后恢复期十分痛苦,自己实在没有勇气再来一次,加之对这家机构不再信任,便拒绝了对方提议。随后,经双方多次协商,该医疗整形机构给王女士退了1万元。“院方说如果我想拿到剩下的退款,就得帮他们拉来新客人。”记者询问整个吸脂过程中共吸出多少脂肪时,王女士表示,手术过程是全麻,术后自己迷迷糊糊根本不清楚,医护人员也没有告知。
9月12日,华商报记者以顾客的身份来到该美容整形机构,表示想进行大腿吸脂手术。当记者询问是否能对术后腿部围度减小多少给予明确承诺时,一名咨询师表示:“我们会签协议约定术后效果,但是不会具体到能减小几厘米,毕竟每个人情况不同。”
9月14日,华商报记者联系到负责王女士的咨询师,对方称:“现在她做完才一个多月,腿部肿胀期还没过,现在就说没效果肯定不合适。不管她要求退款还是想转让这个吸脂名额,都需要等术后三个月看了效果再说。”
专家:三个月后腿围仍无变化可维权
为何王女士进行吸脂手术后,一个多月大腿围度依然没有任何变化?
唐都医院烧伤整形科医生蒋立表示,吸脂是利用器械通过皮肤小切口伸入皮下脂肪层,将脂肪碎块吸出以达到吸收脂肪的目的,适用于体态整形。术后会出现如淤血、水肿、皮肤麻木、皮下硬结等外科伴随症状,一般在1~2周消退,如果吸脂面积大,就需要较长的恢复期,“大小腿环吸外加臀线,算是吸脂量比较大的,恢复期会比较长,一般会在3个月左右,才会出现稳定的效果。”王女士术后腿围没有变化,有两个可能性:要么是吸脂量不够,要么是还没有完全恢复好。如果手术3个月后腿围依然没有变化,王女士就可以要求这家整形机构进行修复或进行维权。
案例2
面部线雕后脸颊现“坑洼”
9月初,市民刘女士在西安城西一家医美机构进行了脸部线雕术,没想到术后几天,右脸颊下方出现一个一元硬币大小的坑。
“做完线雕后,脸是比较肿的,右边脸颊的坑就特别明显。”刘女士称,发现这一问题后,她立即赶到医美机构,“但对方说这是恢复期的正常现象。”
据了解,线雕技术是直接采用植入胶原蛋白线的方式对肌肤进行提拉,其与一般注射填充去皱类产品的原理不尽相同,一般注射类产品是通过填充的方式将面部皱纹抚平,而线雕艺术提升术是利用可吸收蛋白质组成的线,植入到需要提升的部位,通过线体的提拉改善皱纹、松弛等现象,更能作用于身体其他部位,维持外形挺拔和皮肤整体年轻。
对此,蒋立医生表示,面部线雕术后面部凹陷有坑,考虑和埋线过浅或者埋线层次不连续有关,“如果凹陷得不严重,术后一个月,患者可以轻轻按摩,一般这种情况会在一两个月慢慢恢复。如果一两个月后依然凹陷明显,就需手术修复。”
提醒:手术有风险 顾客需谨慎
在采访中,华商报记者发现,不少人在选择整形手术前,对手术的操作、术后风险等,都没有充分了解,甚至有人看了朋友圈广告,就决定交钱手术。
对此,西安一家医美机构咨询师称,任何手术都存在风险。虽然整形美容风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医生的操作,但求美者自己也要注意防范。
还有业内人士认为,不要轻易相信咨询师的诱导,“是否接受手术”、“接受哪些手术”、“术后效果”一定要听从有资质、有经验的主诊医生意见,同时要注意自己的身体情况,有心理疾患、心脏疾患的人及血液病患者、疤痕体质者不宜做整形手术。此外,受到一些夸张宣传的影响,有求美者开口就要求整“明星鼻”,完全没有考虑到自身的先天基础,是否与自己的五官、脸型比例协调。
在选择整形机构方面,详细了解机构和医生资质,只有经过卫生行政部门审批,获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整形美容医院才能实施整形手术,同时施术者应具备《执业医师资格证》和整形美容临床专业经验。进行整形美容消费时,务必索要、保存好相关收据、发票、病历和术前照片,清楚记录下整形程序以及手术期间需要使用的一切原辅材料,以备必要时使用。
案例3
打完玻尿酸脸肿了俩月
为了让鼻子看起来更立体,2017年11月,市民周女士在科技路一家医疗美容整形医院做了一次微整形,花了13000多元打了玻尿酸。让周女士没想到的是,今年再次去这家医院做了脸上其他部位微整后,却出现脸部红肿疼痛,两个月过去了,肿胀还未完全消除。
周女士告诉记者,她去年给鼻子注射玻尿酸后,觉得效果还可以。当她再次去这家医院时,几位咨询师告诉她医院正在搞活动优惠力度大,建议她多买几支玻尿酸,可以给眉弓打,效果会更好。周女士思量后,花15000元买了四支玻尿酸,分别打进了眉弓、太阳穴和嘴唇,手术前还签了一份合同。
“当时打之前,对方说这只是微整,打完后不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没想到打完两天后,我的整个脸都肿了,而且眉毛附近按下去还有点疼。”于是,周女士微信联系了医院的人,对方表示,这个现象是正常的,打完得有一个恢复过程,不建议去医院。
然而两个月过去了,周女士眉弓处依然有些肿胀,脸部也不平,她觉得自己被骗了。
9月初,周女士再次去该院讨说法,希望能退还部分费用,但医院方却表示“退钱不可能”,让周女士自费做其他项目来修补。周女士坚决不同意。9月8日,周女士又一次去该医院时,对方又说会将她的情况向上级领导反映,给她一个解决方案。
专家:或因过敏导致肿胀,注射前须核实药盒
省医院烧伤整形医学美容外科主任孙要文表示,一般在打玻尿酸前,必须要核实药盒,看所打的药是否是你购买的品牌,而且也得将盒子上的二维码贴到病历上存档。像周女士的情况,如果打的玻尿酸品牌正规,有可能是出现了过敏状况,因为当人的身体第一次接触一种物质时,一般不会过敏但会产生抗体,当第二次接触时有可能会引起过敏现象,这跟每个人体质有关系。另外,也有可能周女士一次注射的玻尿酸有些过量,引起了肿胀,但如果脸部没有特别严重的状况,随着时间推移,药品会逐渐被吸收,不会有大的问题。
“目前美容市场较为混乱,仿冒的产品较多,希望消费者尽量到正规医院进行注射,还希望消费者明白,做美容只能改善,个人的期望值不要太高。”孙要文说。
案例4
免费赠品当诱饵
进美容院后被索“清洗费”
除了“微整形”的投诉较多外,还有不少市民反映,一些美容机构用免费领赠品的方式让消费者进店,然后在后期的治疗中不断提高消费费用,引起消费者的不满。
市民张先生向华商报新闻热线投诉,称自己在经过鱼斗路时,一家美容院的人发传单表示可以免费领取礼品,结果进店做皮肤测试时,对方给脸上抹了一层东西,顿时感觉皮肤很疼,后来对方表示必须用他们的产品才能将脸上的东西洗掉,而且这一治疗的药品并不便宜。无奈之下,张先生花了2180元买了一些产品才得以脱身。
“这明显就是消费欺诈,太让人生气了。”张先生将自己的遭遇反映给了雁塔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几天后,美容院方联系他退还了2100元,表示多收的80元是刷卡手续费。“最后美容院还特意叮咛,让我给卫计局的人说问题已经解决了,还有下次再有人给我发卡片就不要再进来了。”
9月13日,华商报记者来到张先生所反映的美容院,看到美容院外的道路上,几名男子站在路口,只要有人经过便会上前询问,同时把一张卡片塞给对方,当对方表示不感兴趣时又把卡片要回来。在记者停留的半个小时里,有3名市民被引导带进美容院。该美容院窗户上贴的宣传广告上印着:“专业护肤祛斑祛痘抗过敏修复祛红血丝”。店里面还摆放了一些化妆品。
记者在网上查阅发现,类似张先生遭遇的事件屡有发生,有美容院给客人抹辣椒膏致红肿再逼迫高消费,警方调查后有人获刑。近日,一位自称曾在此类美容院工作过的业内人士打进华商报新闻热线称,他们在发卡时,会专门发给那些看起来比较老实或者操外地口音的人,当这些顾客躺下开始洗脸做排毒时,便趁机把减肥辣椒膏抹上,并称这是补充胶原蛋白的,实际上该减肥辣椒膏成本并不高,却收顾客至少上千元,多的甚至要8000多元。
律师:对商家的“免费”最好避而远之
陕西一叶律师事务所徐睿国律师表示,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所接受服务真实情况的知情权,以及与生产经营者进行公平交易的公平交易权。该美容院以免费体验为诱饵,骗消费者进入店中,用新的收费名目强迫消费,已构成消费欺诈,该商家应全额退还消费款,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也应予以处罚。
徐律师还提醒消费者,天上不会掉馅饼,对于商家的各种“免费体验”邀请,最好还是避而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