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脂吸出来的脂肪没有一点血水这是证明医生技术好抽脂到底要抽哪里的血液

对于从来没认真做过功课、对整形美容的了解全靠“路边社”消息的整形小白来说,一提到吸脂手术,可能脑海里立马浮现出许多“血淋淋、走不了路”的画面。

说来也巧,最近我们在面诊吸脂手术的求美者时,发现有一小部分求美者被灌输了这么一个说(广)法(告)——吸脂手术过程中出血量越少,代表手术医生技术越高;技术高超的医生甚至能做到吸出来的都是金灿灿的纯脂肪,不带一丝血水。

那么问题来了,医生的吸脂水平,真的是通过吸脂时有没有血水来判断吗?是不是技术高超的医生做吸脂手术,能吸出纯脂肪、不带一丝血水?

先放结论,不是!

第一,医生的吸脂水平,不能用出血量来判断!

第二,任何医生做吸脂,抽吸出来的都属于“吸脂混合物”,必须经过离心、提纯后才能得到高纯度脂肪细胞。

吸脂吸出来的“吸脂混合物”里会有血吗?

会!

吸脂过程中出现的血有两个来源,一个是脂肪本身的血库,要给脂肪细胞供给营养,那多多少少一定要有血液来滋养。

我们都知道,吸脂前,吸脂部位要先被注射一定量的肿胀液。肿胀液其实就是添加了利多卡因(麻醉药)和肾上腺素(止血药)的生理盐水,你也把它可以理解为辅助镇痛和止血的润滑剂,把脂肪细胞和周围软组织、血管等分离开。

在我们的身体里,脂肪分为三个层次,最贴近皮肤的一层是皮下脂肪,里面拥有非常多的毛细血管,做吸脂手术需要保护好这层皮下脂肪,不能损伤这层皮下脂肪。而我们的血管分布和树木的枝干分布非常相似,越往表层,血管越细数量也越多,反之,越往深层,血管的数量越少,但是血管也越粗。同样道理,深层脂肪包绕着的深层血管虽然粗,但数量小,容易避开,解剖学功底扎实、吸脂经验丰富的整形外科医生能轻松避开这些大血管。这时候,吸脂手术中的出血量仅仅只有脂肪“营养池”的一点点流失。

吸出来的脂肪混合物大体是黄色,但会带有一丝丝粉红色,静置一段时间后,吸脂混合物就会分层,从上到下依次为油滴、脂肪细胞、血水。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并非医生技术不好、或暴力吸脂。

除了上面说的,吸脂手术中还有一个出血来源,就是吸脂过程中,吸脂针损伤到血管。

虽然在正规医疗美容机构里、在解剖学功底扎实、吸脂经验丰富的整形外科医生的手中,这是非常非常罕见的事情,但也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这方面的知识。

吸脂手术中不慎伤及血管,有可能会引起脂肪栓塞,也就是说,游离的脂肪细胞有可能通过血管上的小伤口进入到血管中。如果只是非常微量的脂肪进入血管,血管本身的保护防卫系统可以处理点,但如果进入血管的脂肪比较多,就很可能会堵住血管,形成血管栓塞。更可怕的是,这个栓塞会被血液推着往前,在血循环系统里面游走,一旦走到心脏或者肺部,就有可能威胁到生命安全。

了解到这里,我们再回到题目本身,为什么吸脂出血量不能作为医生吸脂技术的判断标准?

因为和出血量有关不仅仅和医生的吸脂技术、手法有关,还和手术前期的准备工作——肿胀液有关。吸脂手术属于盲视手术,医生无法直视吸脂术区内部的情况,对血管、组织构造有充分了解的医生会在深层次吸脂的同时,通过丰富的临床经验来避开血管。但很多时候想要更好地避开血管,就得依靠外挂——肿胀液。

前面说过,肿胀液其实就是添加了利多卡因(麻醉药)和肾上腺素(止血药)的生理盐水,其中的肾上腺素用来收缩皮肤和黏膜的血管,并让心肝筋骨的血管扩张,保持生命体征。肾上腺素收缩血管也就意味着出血量的减少,而注射肿胀液之后让肿胀液和脂肪充分混合可以保证收缩血管的效果更好。

一般来说,肿胀液和抽取脂肪的比例有严格控制,肿胀液和吸脂比例一般在1:1左右,需要根据求美者个体实际情况做细微调整。肿胀液太少的话,手术后期就很容易变成“干吸”,“干吸”对组织的伤害只会有增无减,再加上吸脂的过程其实也是“脱水”的过程,肿胀液的作用并不仅仅只是让脂肪分离,更重要的是“补水”。“补水”也是门大学问,“补水”越多意味着肿胀液里固定比例的麻醉剂和肾上腺素越多。但我们身体能够承受的麻醉剂的量是固定的,安全值在35mg/kg,一旦超过了这个值,就有可能会出现中毒反应,这也是我们认为一次性大剂量吸脂手术不可取的原因之一。

在这里,为大家总结一下要点。

回归题目本身,吸脂手术的出血量并不能作为衡量医生吸脂技术的依据,因为影响手术出血量的因素还有肿胀液。前期肿胀液和身体融合得越好,肾上腺素收缩血管的效果就越好,手术中就越不容易出血。同时,肿胀液又是和抽取脂肪的体积是成正比的,要抽的脂肪越多,前期注射的肿胀液也就越多,风险随之增加。最后希望求美者在变美的道路上都能够擦亮双眼,想要自己的吸脂手术做得成功,你不光需要寻找一位精通人体解剖学、技术细腻、经验丰富的整形外科医生,你还需要考察他的医生团队里是否有一位同样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麻醉医生。

冲击试验机厂家

卧式拉力试验机厂家

济南电子试验机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