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留言:
不敢苟同,曹芳在高平陵之变后完全应该有能力拉拢一批心向曹氏的忠臣来的,然而到了司马师上位时曹芳也没什么自己人,最后只能和外戚谋划。最后做好政变打算以后却不敢下手,更说明曹芳的无能,和同时期的孙亮孙休比,曹芳都差的远
对于曹芳能力到底强不强,咱们可以做一个对比
东汉第一跋扈外戚覆灭记
桓帝也当了很长时间的皇帝,但是真要推翻梁冀,他叫来了几个帮手呢?五个宦官!
反梁联盟只有这几人!
曹芳你可以说他勇气不足,但是他能拉拢司马家的嫡系,其实并不弱了。
诸葛恪实在太急了,稳妥的做法应该是靠着东兴之战的余威回到朝堂,先掌握大权再徐图进取。这次急于出兵,朝堂中的孙鲁班一党和宗室党都等着看笑话,而江东本土士族也不支持,诸葛恪一意孤行,如果赢了自然没问题,败了回去就要被清算,这也就是诸葛恪明知吴军战力不足以攻城还要强行打,不肯撤兵的原因
这点说的其实挺对,孙权对诸葛恪的看法就是:
权嫌恪刚很自用。
但是咱们在拿他和司马懿对比下,就会发现,说到底诸葛恪还是不够狠!
东兴之战大获全胜,个人威望最高之际,应该火速拿下禁军指挥权。
诸葛恪偏偏喜欢剑走偏锋,想通过外战来压迫国内的反对势力。
但就如这位朋友所说
吴军战意很低,这仗打胜了对诸葛恪个人有利,对吴军其他人来说就不见得如此;最后就是合肥经过多次加固以后比孙权时期更难打了,孙权当年都打不下来,更不用说现在了
吴国的基本盘江东士族根本无意北伐,再加上咱们这个系列一直说的一个观点,古代攻城胜率极低。
诸葛恪的这条策略其实是很难走得通!
诸葛恪在拿下禁军,将孙氏宗亲压制后,在京城就没有敌手了。
颜色部分是经过南鲁党争还剩下的主要家族,江东派其实几乎被排出中央,陆家、朱家的子弟都在地方执掌兵权,
诸葛恪的儿女亲家滕胤则负责掌管国内一切事务,日夜勤劳工作,甚至整晚都不睡觉,所有表奏书疏,他都亲自批阅处理,从不随意交给属下代办
(以胤为都下督,掌统留事。胤白日接宾客,夜省文书,或通晓不寐)
诸葛恪要做的是对地方的几位都督下手,如此退则保住权势,进可以谋夺帝位
要求建群和加私信的朋友,首先抱歉,因为实在没有精力和时间,如果加了微信,或者组了群,又没时间回复,也不尊重和礼貌。
为啥前面说流量大了,闲言碎语也多,有利有弊。流量的好处就是,到几万粉丝就可以接广告,现金流说不定可以覆盖本职工作,那个时候咱们就建群,畅聊吧。